close

"靈性與悟性"如果進一步解釋:

靈性~內在的體驗。與感受、情感、直覺、第六感、靈感、靈覺等有關。

悟性~知識的理解。與記憶、學習、邏輯、分析、領悟、智識等有關。

從古到今,幾乎所有的習修法門都強調"智慧"。那到底什麼是智慧呢?我的感覺,能將"靈性與悟性"能夠統合、圓融,適時、適地、適人的應用,就是智慧的展現。

無論傳統或新時代教導,都主張"靈性與悟性"要圓融、"教典與實修"要並重、"智性與感性"或"左腦和右腦"要平衡。但事實上,我們可以發現大部份的傳統習修者還是偏"悟性"多,而"新時代"的習修者是偏"靈性"多。

當在傳統的氛圍中交流,一定會聽到"言之有物"的言論:即所說的出自何傳承的宗義,或何派的經論、或者哪位上師的口教。而一提到"個人感受"、馬上你就進入"法庭",佛教拿出般若空性、楞嚴經來衡量,基督教拿出聖經來批判。

而在新時代的氛圍中,聽到的大多是"長恨歌"的姐妹作,真是"忽聞海上有仙山,山在虛無縹緲間"!如果你問:如何知道感受有沒有偏差?回答一定是"信任"、"順服"、"交託"、"放下頭腦"、"放下恐懼"、、、等等。無怪乎有傳統的朋友曾挖苦說:「難怪一堆人跑去當身心靈老師,幾個關鍵詞背熟一點,幾乎可以回答所有問題!」

古德有一偈說:

「通宗不通教,開口便胡道;通教不通宗,如蛇入竹筒; 宗教兩俱通,如日處虛空;宗教俱不通,如犬吠茅從。」

這"宗"與"教",一個是指實修內證,一個是指智識學習,也就是"靈性與悟性"。本來這兩者不但不衝突,而且是相輔相成,是造物主給人的禮物,因為"靈性"我們得以感知愛、感知更高的存有,而因為"悟性"我們得以將美好的感知分享給他人,讓他人也能進入那美好的感知中。

對於"靈性與悟性"我想說的是:

否定感受,不如面對覺察;

放下頭腦,不如善巧思維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光中亞瑟 的頭像
    光中亞瑟

    亞瑟大叔的療心室

    光中亞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